5月17日下午,西安市人社局、財政局召開媒體通氣會,發布解讀《西安市進一步加快人才彙聚若幹措施》(以下簡稱“十三條措施”)。
出台十三條措施,是西安市人社局、財政局全麵落實《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幹政策措施》(人才新政23條)和市招才委有關要求的具體舉措,其目的是吸引聚集更多人才來西安發展創業,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凝聚智慧力量。
以下為與畢業生相關的政策權威解讀:
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獎”
應屆高校畢業生(包含普通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畢業生、技工院校高級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簽訂勞動合同,並交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補助,並發放“‘西’納英才、‘安”心樂業大禮包”。
政策解讀:高校畢業生“就業獎”
一、申請對象
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含西鹹新區)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並落戶的應屆畢業生(包含普通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畢業生、技工院校高級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
二、獎勵標準
經審核後,對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
三、申請提交材料
1、申請表原件;
2、畢業證書或留學回國學曆認證複印件;
3、企業勞動合同或機關事業單位錄取通知書複印件;
四、獎勵申請程序
(一)申請時間:應屆畢業生畢業當年11月底或次年4月底。
(二)申請流程:應屆畢業生個人填寫申請表(包含個人銀行卡號),按以下程序提交材料:
1、就業至中央派駐西安企業、省屬企業、市屬國有企業,省市屬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的畢業生向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申請,由市人才中心受理,獎勵補助由市人才中心直接撥付至大學生本人銀行賬戶;
2、就業至區(縣)、開發區所屬企業單位的畢業生向單位社保繳納所屬地的區(縣)、開發區人才中心申請,區(縣)、開發區人才中心。獎勵補助由區(縣)、開發區人才中心直接撥付至大學生本人銀行賬戶。
五、辦理地點: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各區縣人才服務中心
加大創業扶持力度
高校畢業生5年內首次在我市創辦企業或者從事個體經營,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將大學生創業貸款最高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
政策解讀: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創業補貼
一、申請條件
畢業5年以內的西安市戶籍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首次在我市區域內(含西鹹新區)自主創業後,可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
1、申請人取得工商營業執照6個月後提出申請,且企業注冊地及經營地僅限西安市行政區劃範圍內(含西鹹新區)。
2、申請人須為所創辦企業的法人或個體工商戶經營者本人。同一人創辦多家經濟實體的,隻能申請一次。
3、補貼申領期限為2年,即申領時間距工商營業執照取得時間不得超過2年,即個人申領時間距工商營業執照取得時間不得超過24個月。
二、補貼標準
符合條件的給予5000元補貼
三、申請流程
1、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人員可向經營所在地的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就業服務機構審核無誤的,按季度向同級財政部門申請補貼資金,由就業服務機構將補貼支付給個人。
2、經營所在地在我市各開發區的,申請人向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各開發區審核後彙總報西安市就業服務中心,市就業服務中心複核無誤後向市財政申請補貼資金,市財政部門將資金核撥至市就業服務中心,再經各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放至本人。
四、申請資料
1、《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複印件1份;
2、畢業證書複印件或學校開具的畢業生證明材料1份(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
3、工商營業執照複印件1份;
4、近3個月納稅證明複印件1份(符合相關免稅政策的,需提供稅務部門出具的免稅證明原件及複印件);
5、《西安市自主創業人員一次性補貼申領表》。
五、辦理部門
向本人創業所在地的人社部門申請
政策解讀:大學生創業貸款
一、申請條件
戶籍關係在陝西省轄區內的大學畢業生(含研究生)及國外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的經濟實體注冊地和納稅關係在西安市轄區的小型法人企業,創業項目資金不足或擴大規模均可申請貸款(國家限製的行業除外)。
1、貸款對象有創業項目和創業計劃書;
2、貸款企業法定代表人為近五年畢業或年齡小於35周歲的大專學曆以上畢業生及留學歸國人員;
3、貸款企業法定代表人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
4、貸款企業具有一定的自有資金;
5、貸款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製人個人信用良好,創辦企業信用良好,無違法亂紀行為、無不良信用記錄;
6、戶籍關係未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屬於陝西省境內的大學生,所創辦的企業要求正常經營一年以上。
二、補貼標準
符合條件的創業大學生可申請最高額度為100萬元的創業貸款,貸款期限一般為2年。大學生創業貸款按基準利率計息,到期還本付息,給予50%貼息。
三、申請流程
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直接向西安市就業服務中心提出申請。
四、申請資料
1、《西安市大學生創業貸款申請審核表》一式五份;
2、借款人身份證原件、複印件;
3、戶口本原件、複印件(戶主頁和本人頁);
4、借款人學曆證書原件、複印件;
5、《就業失業登記證》原件、複印件;
6、婚姻狀況證明;
7、營業執照原件、複印件;
8、組織機構代碼證原件、複印件;
9、企業開戶許可證原件、複印件;
10、稅務登記證原件、複印件;
11、中國人民銀行營管部出具的個人信用報告原件、複印件;
12、經營場所的房屋租賃合同(或房屋購買合同)原件、複印件;
13、創業計劃書。
六、辦理地點
西安市就業服務中心
提供全額靈活就業補貼
高校畢業生離校2年內在西安靈活就業的,全額給予期限不超過2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政策解讀: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保補貼
一、申請條件
西安市戶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畢業2年內實現靈活就業,並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實名登記,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可申請社會保險補貼。
二、補貼標準
高校畢業生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之和給予全額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
三、申請流程
本人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可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在本人檔案托管機構申請補貼。
四、申請資料
1、本人身份證、戶口本、畢業證原件及複印件;
2、社會保險征繳經辦機構出具的本年度社會保險費繳費單據原件及複印件;
3、《靈活就業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申請表》;
4、《就業失業登記證》原件及複印件;
5、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出具的靈活就業證明;
6、自主創業的需提供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屬合夥創業的需另提供合夥經營的協議。
五、辦理地點
高校畢業生個人檔案托管機構
擴大人才認定範圍
將公務員、文化創意人員、自由從業者等更多領域人才納入DE人才分類認定範圍。
政策解讀:
一、申請對象
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含西鹹新區)從業各類人才,需具備標準規定條件如下:
D類人才:圍繞“364”產業體係、“三區雙創”及資本運作、上市輔導、自貿區管理、軍民融合、旅遊開發、教育醫療、文化創意、藝術創作等領域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和緊缺型人才。包括在世界500強、行業2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在中國100強、行業1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省級、地市級和行業(部級)技能大獎、技術能手、工匠大師稱號獲得者;具有高級職稱、高級技師等相應職級的人員;被西安用人單位聘用並給予年薪30萬元以上待遇的人員;牽頭創辦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吸引就業20人以上,年創造稅收20萬元以上的企業法人;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獲得排名全球前200名高校碩士以上學位的海外留學人員。
E類人才: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類實用性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包括具有碩士、學士學位,中級職稱、技師等相應職級的人員。
二、認定程序
(一)個人申請。申報對象根據西安市人社局發布《西安市D(E)類人才認定辦法(試行)》,填寫生成電子版《認定申請表》,並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原件與複印件),向所在單位提出認定申請。
(二)單位審核。申請人所在單位對申請人各項條件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由單位人事(或人力資源)部門指定工作專人將申報認定材料報送到受理部門。
(三)受理認定。市級委辦局所屬企、事業單位人員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受理。區、縣委辦局所屬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由其所在區、縣主管部門認定;中、省駐西安單位,非公經濟單位及創業人員由單位地址所在地或注冊地所在區、縣、開發區人社部門認定。
(四)資格審查。受理部門對申報信息進行審查。材料(原件)不完整、相關附件材料與原件不一致或材料真實性無法證明的不予受理,材料真實、有效、完整以及相關附件材料與原件一致的予以受理,並退還原件;
(五)辦理認證。材料完整齊全、真實有效,已通過資格審查的,受理單位應予以辦理認證,通過西安市D、E類人才分類認定係統予以認定類別,出具《西安市D、E類人才分類認定表》;
(六)公示。受理部門在每月28日前將認定人選名單報送市人社局。經市人社局彙總形成全市DE類人才認定人員名單。名單將在次月7日前官網上進行公示5個工作日。
三、申請提交材料
1、認定申請表(電子版);
2、企、事業單位的,提供勞動合同或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屬創業人員的,應提供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
3、最高學曆證書(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曆人員提供);
4、最高學位證書(具有學位的人員提供);
5、職稱證書(具有職稱的人員提供);
6、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提供) 。
四、辦理地點:人才認定按照歸屬與屬地原則,由各區縣、開發區或市級委辦局進行認定;用人單位代替個人申請人進行辦理;人才認定辦理實現網絡化,可由人社局官網進入或直接登錄網址。
http://113.140.18.123/xawt/login.de.jsp
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
大力開展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參加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後取得相應證書的,按照技師或高級技師每人2000元、高級工及以下每人1000元給予補貼。
政策解讀:
鼓勵中標就業創業培訓的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積極參加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參加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後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人社部門頒發的培訓合格證書的,高級工及以下給於培訓機構每人1000元培訓補貼,技師和高級技師給於培訓機構每人2000元培訓補貼。培訓機構不得收取職工或企業任何相關費用。認定流程和培訓機構應滿足以下條件:
1、招標通知每兩年下發一次,中標就業創業培訓的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會在陝西省政府采購網上公示;
2、西安地區中央部署、省、市企業均可開展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
3、必須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經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考核並驗印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
4、中標的培訓機構根據企業需求開展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培訓申請由中標的培訓機構提出,填寫製式表格後交由市人社局審批備案,培訓合格後資金撥給培訓機構,機構不得收取職工或企業任何相關費用。
實行高水平大學碩士“免筆試”招聘
事業單位招聘急需緊缺的高水平大學畢業全日製碩士研究生,可不參加筆試,采取直接考核招聘。
政策解讀:
1、招聘對象
高水平大學主要是指原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大學以及教育部最新評估排名前10位學科的全日製碩士研究生。
2、組織實施單位
授權市級主管部門(事業單位)和區縣(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實施。
3、招聘程序
1)市級主管部門和區縣(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於年初向市人社局申報招聘計劃;市級主管部門和區縣(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向市人社局報送招聘方案,經市人社局審批同意後組織實施。
2)招聘單位可在西安人事考試網、校園網、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發布招聘公告。
3)市級主管部門(事業單位)和區縣(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招聘單位崗位特點,可采取直接麵試等考核方式確定擬聘人員。
4)擬聘用人選經市級主管部門和區縣(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完成體檢考察和公示程序後辦理聘用手續。
提升引才用才安居保障
西安市屬單位公開招聘博士研究生,安家補助費每人由5年10萬提高為5年15萬。
政策解讀:
1、發放對象
市委組織部與市人社局組織實施的市屬企事業單位
公開招聘的博士研究生。
2、補助標準
由過去5年10萬元提高至5年15萬元,每年3萬元,分5年發放。
3、補助發放流程
確定的聘用人員,由市委組織部向市財政局申請安家補助費,市級企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辦理。
附《西安市進一步加快人才彙聚若幹措施》全部十三條:
一、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獎”。應屆高校畢業生(包含普通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畢業生、技工院校高級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簽訂勞動合同,並交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補助,並發放“‘西’納英才、‘安’心樂業大禮包”。
二、設立西安高校“留才獎”。凡西安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按照每人200元標準,給予學校一次性獎勵。
三、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高校畢業生5年內首次在西安市創辦企業或者從事個體經營,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將大學生創業貸款最高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
四、提供全額靈活就業補貼。高校畢業生離校2年內在西安靈活就業的,全額給予期限不超過2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五、進一步下放人才評審權。向大型企業下放高、中級職稱和高、中級技能人才評審權,鼓勵行業學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人才評價工作。
六、擴大人才認定範圍。將公務員、文化創意人員、自由從業者等更多領域人才納入DE人才分類認定範圍。
七、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大力開展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參加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後取得相應證書的,按照技師或高級技師每人2000元、高級工及以下每人1000元給予補貼。
八、實行高水平大學碩士“免筆試”招聘。事業單位招聘急需緊缺的高水平大學畢業全日製碩士研究生,可不參加筆試,采取直接考核招聘。
九、提升引才用才安居保障。西安市屬單位公開招聘博士研究生,安家補助費每人由5年10萬提高為5年15萬。
十、放寬外國人才準入條件。外國留學生、國外知名高校畢業生來西安工作,直接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取消外國人才來華工作年齡限製。
十一、創建外國人才工作補貼製度。鼓勵外籍產學研複合型人才在不同崗位創新創業,來西安工作外國人才給予最高60萬年薪補貼及來華工作補貼。
十二、擴大“西安友誼獎”品牌效應。鼓勵在西安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工作外籍人才參與榮譽獎評選,凡獲得“西安友誼獎”榮譽的,給予3萬元獎勵;獲得“西安市優秀外國專家獎”榮譽,給予1萬元獎勵。
十三、搭建前沿引才平台。聘請海內外100名知名專家、社會知名人士、知名高校校友擔任“西安招才大使”、“校園引才特使”,聯絡全球及名校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在20個重點城市知名高校校友會設立“引才工作站”,拓寬招才引智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