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傳染病預防    正文

秋冬季傳染病預防知識

2021-11-02 16:58 湯慧 審核人:薛紅爭

秋冬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人群密集的校園中,師生如何做好防護呢?為此校醫院專門整理了“秋冬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請大家查收。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是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主要症狀:以發熱、乏力、幹咳為主要表現,可出現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有時是最早出現的症狀(首發症狀),少數伴有鼻塞、流涕、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傳染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包括有症狀的患者和無症狀的患者。

傳播途徑:主要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飛沫氣溶膠傳播。

預防措施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加強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外出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

★及時接種疫苗。

2.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急性傳染病。分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每年10月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節。

主要症狀:急性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

傳染源: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隨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除。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在特定的場所,也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預防措施

★流行期間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室內經常開窗通風,必要時給予空氣消毒。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紙掩住口鼻。

★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營養均衡。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並發症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3.流行性出血熱:也成為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科正漢坦病毒屬病毒引起的,以齧齒類動物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性休克、腎髒損害。

傳染源:鼠為主要傳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線姬鼠,家鼠主要為褐家鼠。

傳染途徑:鼠類攜帶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糞、唾液、等汙染環境後形成塵埃或氣溶膠,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感染人體,此外也可通過消化道、接觸、蟲媒傳播以及垂直傳播。

預防措施

★滅鼠、防鼠。

★接種疫苗。

★注意食品衛生。

★搞好環境衛生。

4.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屬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等特點,屬於自限性疾病,有明顯的季節性。

主要症狀:突然發病,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惡心、腹痛等,可能出現頭痛、寒顫或肌肉酸痛,嚴重者會出現脫水症狀。

傳染源: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病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健康攜帶者。

傳播途徑: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汙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

預防措施

★注意個人衛生,處理加工食品前需認真洗手,並做到飯前便後勤洗手。

★注意飲食衛生,所有食物均應徹底煮熟才能食用。

5.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力強,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幹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主要症狀:發熱、全身分批或同時出現散在的紅色斑疹、丘疹、水皰、結痂為典型特征。

傳染源:水痘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幹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

預防措施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

★教室和宿舍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整潔。

★流行期間盡量不去公共場所,也不去患病學生宿舍串門。

manbetxapp下载 校醫院 宣